长沙桑拿长沙县:一个退役青年带动一方发展
近日,在长沙县北山镇明月山村村部大门口,党支部杜应军(右)遇到前往办事群众,耐心为其解答疑问。宋彬彬 摄红网时刻8月3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宋彬彬)在部队,他是热血青年,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国防事业;回到地方,他是“拼命三郎”,扎根乡村作贡献,带领群众奔小康。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长沙县北山镇明月山村党总支杜应军的身影遍布乡村各个角落。
4年前,明月山上的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逢刮风下雨,便会搜罗出家中所有的锅碗瓢盆,对准房顶漏洞,或堵或接,还要担心房屋倒塌。
当年11月20日,杜应军走完易地搬迁流程来到山上,召开群众屋场会,就易地搬迁座谈动员。“这是响应国家号召,帮助你们解决住房保障问题。”“旧房拆除,土地流转。”……杜应军全面宣传易地扶贫搬迁、两不愁障等各项政策,并耐心细致地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拉开话匣子,迅速燃起了搬迁的热情。
然而,明月山移民安置区是一座坟地荒山,而且搬迁至安置区便没有了田地,生活更成问题。小区动工开建前,考虑到诸多因素,在正式签订搬迁协议书时,明月山群众却迟疑了。
“明天就会开建,一共5栋11户,1公里内有小学,小区门口就是公交站。”面对棘手难题,杜应军打出“亲情牌”“同学牌”及“搬迁牌”等组合拳,一边挨家挨户爬山走访劝说,一边组织人手迁坟建房。
60几座坟包,有无主坟、新修坟,不理解的群众就是不答应。“军人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杜应军继续挨家挨户走访。1周后,60余座坟全被迁走,11户贫困户签下协议书。
一天一个进度。群众思想工作做通后,杜应军开始全力推进安置区建设,推危房、打桩、铺设下水管渠,日夜赶工……杜应军在工地连轴转,43天后,正是2017年元旦,11户贫困户满怀欣喜地搬进新家。
沈国瑞和沈林瑞兄弟俩住在明月山安置区污水处理站旁,修建该站时,沈氏兄弟扛着锄头、拿把椅子往前一摆,“别想动我家。”
沈氏兄弟认为,在他们家房屋旁修建污水处理站会影响俩人家的风水,也怕有难闻的气味,会影响家人生活。了解情况后,杜应军提取水体样本自费送至专业公司检测,后又自行开车带着沈氏兄弟到其他村的污水处理厂实地查看,同时向其在外工作的女儿们拨打电话。
“每次一打电线个小时。”杜应军不断做思想工作,一周后,沈氏兄弟两家均同意在自家房屋旁修建明月山安置区污水处理站。
正是用心用情地为百姓着想,杜应军通过异地搬迁、危房,使返迁移民、贫困户危房工作稳步推进。其中高山移民第一批10户入住,第二批63户入住,今年年底还将启动第三批110户入住,使群众居有住室,老有所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反响很好。
作为北山镇最偏远的乡村,明月山村原以麻石驻台企业为村内主要经济来源,100多户村民每年收入共有上千万元。27家麻石企业里,有7家企业老板与杜应军有着亲戚关系或者熟识。
2015年,为响应蓝天战的号召,长沙桑拿27家企业均被要求,7名老板找到了杜应军。“没有企业了我干什么去?”“我们一家吃什么?”“村里经济来源可就断了!”……“这是国家号召,我是军人,更应该依法依规办理,不管你们怎么说,怎么要求我就会怎么做。”杜应军毫不迟疑地说出自己的决心,27家麻石企业被顺利。
下一步,杜应军希望做好村里的山水文章,尽早批出用地,在3至5年内引进1至2家企业规划在村部和安置区旁发展乡村文旅,逐渐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