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8
超级版主
|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未定档的情况下突然上映首日播放量达到惊人的。节目不仅观众买单,在A股也引起不小波澜,芒果tv背后的芒果超媒股价当日便上涨近6.82%。
然而,与芒果tv综艺王者、湖南卫视出众截然相反的,是长沙这座城市的默默无闻。以至于大家谈起对长沙的第一印象,除了频繁出现在湖南卫视上的广电大楼,就只剩臭豆腐、小龙虾以及近两年来大火的茶颜悦色。
相比于合肥依靠“风投概念”在各大报道中出尽风头,成都、西安利用国金大熊猫、大唐不夜城打造网红身份吸引年轻人,长沙一直是低调,甚至容易被人淡忘的。
大家可以对武汉、郑州、合肥、长沙、太原、南昌这六大中部省会城市的P做个排序,武汉第一毋庸置疑,不少人会把郑州或者合肥排在第二。但事实是,2008年之后长沙仅次于武汉,常年位居第二。
纵览过去20年各大城市的变迁沉浮,最大的黑马不是科创新贵合肥,也不是隐忍崛起的郑州,而是看似游离在大众焦点之外的长沙。
长沙早在2017年就迈入“万亿P”名单,成为全国第14个万亿P城市。而在2000年,长沙的经济总量排名远在三十名之外,郑州、西安等城市都在长沙之前。如今,西安仍未迈过“万亿P”的门槛,合肥还在全国第20位的上徘徊,郑州开始发力反超,但今年上半年又被长沙扳回一城。
长沙的实力一直以来不易被,那么,真实的长沙到底是什么样?长沙为什么强,又为什么给留下隐身于城市竞争的印象?
学挖掘机上蓝翔,造挖掘机看长沙。不为大众熟知的是,长沙产业的真正王牌,不是湖南卫视,而是挖掘机。
工程机械对于工业而言是最重要的“前线家企业,其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和山河智能4家聚集长沙,也让长沙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4个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工程机械之都”的名号当之无愧。
2019年,长沙全市工程机械总产值突破2000亿,占到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的23%[1],挖掘机、起重机、掘进机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先指标,出自三一重工的“挖掘机指数”已是中国工业经济的晴雨表。
长沙的挖掘机往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三线建设”,众多国营大厂流向长沙,给长沙打下了机械加工的产业底子。此外,整个湖南有色金属储量丰富,又十分适宜发展重工业。但机械工程对长沙的改变,直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发力。长沙的城市命运,无形之中也与“挖掘机”绑定在一起。
迈入2000年,城镇化的需求把全国各地变身为大工厂,修、造楼、盖厂房,挖掘机需求蹭蹭抬升,2008年“四万亿”的财政刺激下,“铁公基”更是成为主力。
地产、基建一狂奔的时代里,凭借第二产业,长沙2008年P增长一度高达37%,也是在这年,长沙甩开郑州,成为中部第二城。在此期间,三一重工创始人梁稳根直接被送上2011年中国首富之位,至于以后轮番上榜的互联网巨头,还远未站在话语权的中心。
在A股上市公司上,不论数量还是总市值,长沙都位列中部城市前列。A股眼科龙头爱尔眼科从长沙起家,;蓝思科技在摄像头、无线等领域深入嵌入苹果产业链;同时还有芒果超媒、绝味集团,二者旗下的芒果tv和绝味鸭脖广为人知。
要了解一个地区经济发达与否,房价往往是最直观的指标。在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中部六个省会城市中,不妨可以再做一次排序。
武汉应该是毫无争议的第一位,至于房价最低者,如果按房价与经济匹配的原则,太原或者南昌应该位列最后。
可实际远非如此,经济总量上居于中部第二的长沙,房价竟然处于中部六大省会末位,就连P仅仅是长沙一半的南昌,房价也高过了长沙。如今,长沙房价均价还在万元附近徘徊,放在全国二线城市中都极为罕见。
2013年以前,长沙充足的土地供给一度造成房价滞涨的局面,而在本土地产商与全国地产商的争斗之中,地产市场尤其混乱,不少外来大开发商纷纷留下亏损项目退出长沙市场。见此情形,开始整顿楼市,土地供给大幅收紧,经历3年整治,长沙房价逐渐正常化。
然而,一场更为的地产调控正在酝酿,从此长沙房价媲美重庆,走出了与全国楼市截然不同的道。
2016年,国内楼市经历“国四条”、“国十条”、“新国八条”、“新国五条”后,调控政策一加码,房价却一走高。长沙桑拿论坛刚刚完成“去库存”的长沙楼市开始躁动,“日光盘”、“夜光盘”的现象层出不穷,1月楼市均价刚过6000元/平,到10月就直逼8000元/平的关口。11月,长沙紧急推出“房7条”。
长沙的房价调控大幕就此拉开。2017年,远被低估的长沙房价进入炒房客的视野,尽管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四限”下,长沙房价依旧走高,并且行情延续到了2018年,炒房风气日益高涨,长沙出台了全国楼市调控中罕见严格的“6·25新政”,不仅在政策端,土地供给上2018年住宅用地同比增加近66%。
而长沙对“炒房客”的态度也一目了然,起阶敌人毫不留情。2018年6月《湖南日报》连发四篇评论,除了炒房客之外,黑中介、部分开发商、以及相关部门的“”都被视为“敌人”[2]。如此雷厉的房价调控手段下,长沙房价得以在近三年时间里纹丝不动。
一个典型例子是,今年深圳的房价被炒上风口浪尖,7月8日,深圳住建局前往长沙调研,一周以后深圳“楼市新政”出台,政策立竿见影,短短一周内二手房便大跌五成。
全国罕见的低房价,已是长沙手握的最大王牌,相比于其它城市想降降不下去,长沙就没有此后顾之忧。同时,低房价下得到的是长沙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消费能力,在九龙仓的业绩报告中显示,长沙国金中心的销售额在中部地区商场中位居第一,消费能力可见一斑。
长沙已经解决了背负在每个中国家庭身上最沉重的房价“大山”,那么之于另外两座“大山”——医疗和教育,表现又如何?
先看医疗资源。2018年长沙有331家医院,三甲医院数量占到20家,与常住人口数量接近的南京相比,医院总数比南京高,但三甲医院稍有逊色。人均医疗资源分布上,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8.573张[3],在全国城市中仅次于郑州。
医疗质量上,在“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的四大医学天团中,湘雅医院就扎根于长沙。而根据复旦大学管理医学院2019年推出的百强医院榜,长沙有3家医院入榜,无一例外都是湘雅系。至于湘雅的医疗实力,毛曾说过,湘雅医院诊不好,也不见得能诊好。
长沙的基础医疗足以覆盖日常病痛,疑难疾病又有湘雅保障,长沙市民不必体会医疗匮乏地区患者每年涌向北上求医的难处。可见,医疗这个“大后方”难题,对长沙完全不构成。
至于教育方面,湖南坐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三所“985”高校,并且全部聚集于长沙,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长沙的教育资源仅弱于京沪。
不过,长沙的教育实力并不局限于高校。除了大学资源,高中资源也让众多其它省会城市望其项背,雅礼中学、长郡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第一中学“四大名校”皆有百年历史,雅礼中学和长郡中学更是常年位列清北录取前20的榜单上。
复盘这“三座大山”,不论从房价、医疗、教育任何一个角度出发,长沙都是个十分宜居的城市,加上“万亿P”的经济体量,长沙的吸引力应该非常强。
实际并非如此。首位度是衡量城市资源分布均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首位度越高,表示资源在该城市的集聚越强。2018年长沙的经济首位度达到30.21%,但人口首位度只有11.82%,低位的人口首位度以及人口首位度与经济首位度之间的巨大差距,背后折射的是长沙留人难的困境。
这似乎也契合了我们对长沙的最初印象——一座娱乐与消费至上的城市,谈起去长沙,想到的多是去旅游,而不会是就业。
显而易见,长沙的问题在于,没有短板但缺少长板,尤其是吸引人才的长板,而这块长板在当前的城市竞争版图中至关重要。
长沙市统计局在2017年底做过一次调研,对近2000名选择长沙的高校毕业生和海归学子做了就业现状调查,只有38.4%的人群认为是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选择留在长沙,更多人留下是受情感因素主导,要么为了方便照顾父母,要么是因为亲戚朋友比较多。
而在对外吸引力上,受调查者只有17%是外省人士,与湖南卫视的知名度和长沙的经济实力相比,这个流入情况完全是不相匹配的。那么,长沙到底缺什么?
中南大学在2000年时由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院和湖南医科大学合并而成,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中南矿冶学院,长沙铁院的前身又是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从名字中也可得知一二,中南大学的优势学科侧重于矿冶、土木和医学。
三一梁稳根就是出自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尽管随后从充电电池的产业链切入汽车制造,比亚迪的总部却扎根于深圳。
湖南大学面临着同样窘境,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等王牌专业不够新兴,而金融、经济等学科更对口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岗位。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军队综合性大学,在高端人才培养上更偏向军用,外部溢出效应较弱。对于非军籍可以就业的学生只了三百余个招生名额,尽管在计算机、软件工程等领域实力不凡,毕业人数相比于华为人才大本营的华中科技大学只是个零头。
可见,长沙高校的强势专业毕业生更多流向本地的机械重工、建筑地产等行业,其余则更多是为他人做嫁衣。更不用说对于高中“四大名校”的顶尖学子,几乎都奔向清北复交,毕业后自然选择北上广深或者沿海城市。
千万不要忽视明星企业的拉动作用,哪怕是代工链上的富士康,对地方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富士康为郑州带来近30万的就业岗位,促使其2个月内便获批新郑综合保税区,让沉寂已久的郑州航空港产业园迎来创新、中兴等一系列手机厂商入驻。富士康影响如此,就更不用说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
以长沙信息软件产业为例,尽管长沙信息软件业实力较强,但是并不出众。2016年长沙软件业的增加值为245.66亿元,仅仅只是广州的30.7%、杭州的14.7%、深圳的18.1%[1]。
广州有微信、网易等企业总部。杭州有阿里巴巴,截止2018年底,仅仅是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就在杭州创造了7.3万个工作岗位,还不是流水线工种,都是向中产目标奔去,对整个杭州的拉动作用可想而知。而在深圳总面积不过15平方公里的粤海街道办,汇聚了腾讯、大疆、中兴通讯、大族激光等一系列科技龙头,吸引年轻人接踵而至。
除此之外,在“明星企业”外部引入环节,长沙吸引力也相对不足。小米将第二总部设立在武汉,并且定位为“超大研发总部”,华为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在西安、南京等城市也相继落子,抢滩半导体的最新高地。甚至对于东莞,两年前华为将自己的研发总部从深圳迁往东莞松山湖后,东莞制造业形象也开始扭转。
由此可见,长沙所处的强敌环伺,在“南深圳、北武汉”的两面夹击下,身处南广铁、东西沪昆铁这一重要交通枢纽的长沙,只能是便利人才外流。长沙桑拿论坛
长沙的地理,南北竞争压力大,尤其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的强势城市组合,从高端研发到流水制造,一条龙式打击长沙。可见,长沙的困境在于要凭借一市之力去对抗整个广东省。如今武汉产业又在全面崛起,来自北面的压力不容小觑。
东、西两个方向上的南昌和贵阳,不是长沙的对手,但也没有任何产业外溢作用,不同于长三角中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合肥与其它城市可以形成产业分工的层级。
长沙近两年也在加速产业链布局。2019年12月,拓维信息成立湘江鲲鹏与华为联手打造鲲鹏生态系统;2020年4月,长沙比亚迪半导体8英寸晶园生产线项目落地,用于解决新能源汽车电子核心功率器件“卡脖子”问题,实现核心部件的国产化[4];2020年7月,长沙三安光电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投资160亿元,切入封装产业。
早在2018年清科研究公布的引导基金排名上,湖北不仅有两个省级产业基金,武汉还单独设立了分别针对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基金,数量上仅次于广东。安徽省高新投母基金甚至进入前十,即使是农业大省河南,也有农开产业基金上榜。
不过幸运的是,城市竞争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如今,摆在长沙面前的选择径其实就两条,一条是手握低房价,走消费之都;另一条是利用低房价的时间窗口,引进产业,在强敌环伺下给自己争取出口。
长沙不缺人才,被誉为“芯片女皇”的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就是长沙人,而放眼整个湖南,更是人才辈出,以张小龙、宿华、姚劲波为代表的“湘军”堪称互联网领军式人物。未来二线城市将持续迎来一线回流与三四线聚集,长沙靠什么留下他们?
|
|